“南酸北碱”是我国土壤的基本分布情况,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,如华北、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,pH值一般在7.5~8.5之间,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高达10.5。碱性土壤容易缺哪些微量元素呢?
元素钙、镁缺乏。钙镁作为中量元素,作物对其需求量非常大,缺钙,白根少,吸肥能力弱,长势差,易发生病害,出现缺钙性脐腐病、痘斑病、裂果、果软等问题;缺镁,黄叶、花叶,作物早衰,提早落叶,影响树势。而土壤pH值过高,会导致土壤钠离子增加,钙、镁离子被取代形成碳酸盐沉淀,从而导致作物缺钙、缺镁。
元素锌、铁、锰缺乏。锌、铁是重要的微量元素,锌对新生组织生长,花等生殖器官发育起着重要重要,铁锰是绿叶素必可不少的成分,缺铁影响叶绿素合成,影响光合作用。碱性土壤中,锌铁锰等元素有效性降低,导致作物缺锌小叶花叶、大小果,缺铁黄叶,光合作用差。
碱性土壤导致缺素症状严重发生,极大影响作物产量品质,因此,通过多施有机肥,改良土壤,同时注重微肥的施用,在施底肥或追肥时,加入微补倍力,一次性补充高浓度钙镁硼锌等营养;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钙镁肥,比如微补盖力(←点击查看)、微补碧力(←点击查看)、微补花力(←点击查看)、微补硼力等,减少缺素生理病害。